全国高端商务模特预约经纪人_全国空降快餐联系附近快餐小姐_附近女生300米以内约会 _约茶滴滴app

AFDI動態(tài)
當前位置:首頁  > AFDI動態(tài)

全球經濟形勢與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分析

      受國際經濟復蘇形勢、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在2010年呈現(xiàn)出前半年波動震蕩、后半年穩(wěn)步上升的走勢。原油作為基礎性資源產品,其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經濟復蘇的步伐和物價水平的走勢。綜合各種因素,我們認為,2011年的國際原油價格可能繼續(xù)上漲但漲幅較緩,但同時還會出現(xiàn)與上一年度相似的波動震蕩?,F(xiàn)結合國際經濟形勢對2010年的原油價格情況和2011的價格走勢作簡要回顧和展望,并對油價走勢將對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和應對措施做分析。供參考。
      一、2010國際原油價格與全球經濟形勢
      根據歐佩克一攬子原油價格,2010年國際油價在前7個月呈“W”型波動,至2010年12月,出現(xiàn)了為期5個月的穩(wěn)步上升,全年油價基本在每桶70至90美元范圍內(見下圖)。2010年1月,作為全球原油定價基準的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價格一度突破80美元關口,而1月中旬至2月,卻跌破每桶75美元,并在71至75美元區(qū)間震蕩;3月再次突破80美元, 4月創(chuàng)下18月以來的新高,達86.84美元;5月連續(xù)跌破80、70美元,并一度探至每桶68美元;6月至9月價格在70至80美元區(qū)間內寬幅震蕩;10月至12月急速上升,連續(xù)突破80、90美元。
      2010年國際原油價格所呈現(xiàn)出的上半年波動震蕩、下半年穩(wěn)步上升由多重因素主導,其中包括全球經濟增長形勢、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fā)展以及主要經濟體經濟及貨幣政策調整。
      (一)全球經濟增長起伏影響價格波動
      國際原油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于未來能源需求和供給的預期,世界經濟的復蘇形勢與全球原油市場的需求預期密切相關;因此,2010年全球經濟擺脫了09年的經濟負增長并呈現(xiàn)良好的復蘇勢頭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市場對于原油需求的預期,也促成了2010年國際原油價格較2009年的整體提升。
      美國經濟的復蘇形勢主導著作為原油計價貨幣的美元的走勢以及影響著國際投機資金的投資方向。雖然美國經濟在財政及貨幣刺激政策下呈現(xiàn)了良好的增長勢頭,但并非一帆風順,經濟增長的起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震蕩。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shù)據,2010年一至四季度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7%、1.7%、2.5%、3.2%。歐元區(qū)在2010年也完全擺脫了經濟負增長。根據歐盟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前三個季度經濟增長環(huán)比分別為0.2%、1.2%、0.4%。
      (二)發(fā)達經濟體低利率政策助推投機因素
      2010年,發(fā)達經濟體逐漸擺脫了經濟衰退的陰影,但是經濟復蘇的進程仍然較為緩慢,同時還面臨著高失業(yè)率以及銀行信貸活動疲軟等問題,因此,主要發(fā)達經濟體仍然堅守著超低利率政策,而低利率政策也就造成了發(fā)達經濟體幣值的疲軟。自2007年9月份起,美聯(lián)儲先后十次降低美元利率,至2008年12月,美元基準利率由5.25%降至0–0.25%的“零利率”區(qū)間,之后直至2011年2月,美聯(lián)儲始終維持零利率不變。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初,歐洲央行大幅下調基準利率,將歐元基準利率由4.25%下調至1%,達央行成立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截至2010年12月,歐央行連續(xù)第19個月維持利率不變。2009年3月直至2010年12月,英央行始終將利率維持在0.5%。
      全球經濟的緩慢回升多是源于財政及貨幣政策刺激作用,而全球總需求尤其是發(fā)達經濟體消費需求的大幅萎縮卻沒有得到及時的恢復,也導致各國于2010年競相壓低匯率以穩(wěn)定出口。各國匯率的競爭性貶值以及發(fā)達經濟體低利率政策所帶來的幣值疲軟,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際投機資金的投資方向更加專注于大宗商品市場。
      (三)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一度重創(chuàng)原油價格
      2009年10月,歐洲主權債務問題于2009年底開始顯現(xiàn),2010年4月底,國際評級機構連續(xù)下調了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信用評級,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集中爆發(fā)。這不僅造成了歐元走軟和美元的走高,同時,也造成投資者對于全球經濟復蘇形勢以及能源需求的擔憂,從而使得投資方向由大宗商品轉入黃金及美元市場。不論是從美元計價還是從投機角度來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都一度重創(chuàng)了國際原油價格,造成了4月-6月期間國際原油價格的急劇下跌。不過,隨著歐盟多項救援措施的出臺以及較為積極的壓力測試結果的公布,主權債務危機所造成的市場擔憂有所緩解。11月初,愛爾蘭國債收益率升至歐元1999年誕生以來的最高水平,債務形勢急劇惡化;21日,愛爾蘭政府正式請求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救助,由此,歐元區(qū)主權債務危機掀起第二波高潮。不過,由于此時美國實施了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第二輪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fā)并未能左右國際油價的走勢。
      (四)美國二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推高油價
      除零利率政策之外,美國應對金融危機的另一個寬松貨幣政策工具即“量化寬松”。量化寬松是指中央銀行在實行零利率或接近零利率政策后,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的做法。2009年3月,為了抑制經濟的迅速下滑,美聯(lián)儲通過購買長期國債、機構債以及抵押貸款支持債券向市場注入了總額達1.7萬億美元左右的流動性。由于2010年美國經濟始終處于低增長的邊緣,同時,失業(yè)率始終處于高位,因此,2010年11月,美聯(lián)儲在宣布現(xiàn)有基準利率不變的同時,推出了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即在2011年6月底之前購買總額為600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以進一步刺激經濟復蘇。通過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做法使得美元面臨更大的貶值壓力并使得全球面臨通脹壓力,美元計價和投機因素也就推助了國際油價在11月之后的大漲。
      二、國際油價未來走勢與影響因素分析
      國際能源機構及市場普遍預計未來一年國際原油價格將繼續(xù)走高,但對其具體價格區(qū)間的預測各不相同。我們認為,國際原油價格在2011年仍然將受到經濟增長走勢、發(fā)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調整以及主權債務危機的發(fā)展的影響。綜合這些因素,較2010年,2011年的國際原油價格應保持整體上升趨勢,但增幅較緩,同時還會出現(xiàn)與上一年度相似的波動震蕩。
      (一)世界經濟緩速增長,原油供給需求增幅預期減小
      根據近期全球多家權威機構的預測,世界經濟增長在未來一年將會出現(xiàn)明顯減速。聯(lián)合國于2010年12月發(fā)表的《2011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稱,2010年各經濟指標顯示,世界經濟將在2011年以較緩慢的速度增長,增長率將為3.1%。 其中,美國2011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從2010年的2.6%放緩至2.2%; 歐元區(qū)和日本經濟前景更為黯淡,僅為1.3%和1.1%;發(fā)展中國家仍然是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但其經濟增長也有所放緩,由2010年的7%下降至6%,不過亞洲發(fā)展中國家在中國和印度的帶領下較為強勁,中國預計為8.9%,印度為8.2%。IMF同樣也在2011年1月發(fā)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做出全球經濟增幅就有所減緩的預測。報告稱,由于發(fā)達經濟體金融系統(tǒng)仍然脆弱,信貸供給與需求缺乏活力,失業(yè)率居高不下,國內消費和投資需求疲軟,財政赤字和主權債務大幅度上升,這些既給金融市場增加新的不穩(wěn)定因素,又對財政政策帶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約束。因此,不少發(fā)達國家從2011年將不得不采取財政緊縮措施。政府支出在過去兩年一直對GDP增長發(fā)揮推動作用,但2011年的財政緊縮將對GDP增長帶來負面作用。2011年的經濟增長將由2010年的4.7%下降為4.5%,2012年為4.4%;發(fā)達經濟體將由2010年的2.9%下降至2.6%和2.5%; 新興和發(fā)展中經濟體將由7.2%下降為7.0%和6.8%。
      在全球經濟增長將有所減緩的預期的帶動下,國際能源機構做出2011年原油消費增幅將較前一年度下降的預測。OPEC最近的《月度原油市場報告》指出,2011年全球原油日均消費預計將增加120萬桶,達每日8730萬桶,較2010年160萬桶的日均增幅略有下降。美國能源情報署(IEA)在最近的能源展望報告中預測,2010年全球原油日均消費預計增加240萬桶,達8670萬桶,這一增幅在過去30年中排名第二,2011年全球原油需求可能達到每日8930萬桶。
      從供給方面來看,由于OPEC的增產,2011年1月世界原油供給達到了每日8850萬桶,其剩余產能超過每天470萬桶,而非OPEC國家的原油供給也將出現(xiàn)小幅上升。因此,我們認為,2011年全球原油供給市場不會出現(xiàn)供應緊張的局面。
      (二)歐洲主權債務問題或將進一步蔓延
      歐元區(qū)在2010年第二季度經歷了主權債務危機的集中爆發(fā),在11月經歷了愛爾蘭帶來的第二輪問題顯現(xiàn)。為了有效地解決危機,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lián)手通過提供貸款及回購債券等方式向問題國實施救助,建立了7500億歐元的援助基金,并對建立永久性應對危機機制以維持歐元穩(wěn)定的提議達成一致;同時,包括希臘、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國在內的主要主權債務問題國也都實施了財政緊縮計劃。但是,主權債務問題由來已久,是由長期經濟結構失衡、財政貨幣政策矛盾以及東西歐債務鏈等深層矛盾所造成,在短期內很難得以解決。2010年底,成員國債務問題繼續(xù)涌現(xiàn),甚至進一步升級,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連續(xù)下調了愛爾蘭、比利時和匈牙利政府債券評級。因此,主權債務問題有可能在2011年繼續(xù)困擾著歐元區(qū)經濟的復蘇,同時使得歐元面臨下行風險,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壓低市場對于原油需求的預期,并造成美元兌歐元的升值走勢。此外,由于歐洲仍然面臨較高失業(yè)率,短期內通脹壓力不大,因此可能將繼續(xù)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由此,主權債務危機可能在2011年繼續(xù)給國際原油價格帶來下行風險。
      (三)美國繼續(xù)沿用寬松貨幣政策
      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將延續(xù)至2011年6月,市場目前存在著美國將在第二輪結束后繼續(xù)通過擴大量化寬松規(guī)模來促進就業(yè)、增加消費、彌補財政赤字的擔憂。這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慮,其一,經濟復蘇面臨失業(yè)率長時間高企、消費開支不足、房市低迷等問題;其二,美國的中長期通脹預期一直都保持穩(wěn)定,甚至有一定的通縮可能;其三,財政赤字問題依然嚴峻。美國財政部的報告顯示,2010財政年度(截至2010年9月30日)美國財政赤字接近1.3萬億美元,并預計2011財年,聯(lián)邦政府赤字將上升至1.4萬億美元。而此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 曾發(fā)布報告稱2011年度的財政赤字將達到1.5萬億美元。此外,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shù)據,目前經常賬戶赤字為1272億美元,占GDP的3.5%,為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高紀錄。延至2011年6月的第二輪定量寬松貨幣政策以及可能到來的第三輪定量寬松將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國際油價的上漲。
      三、影響及對策
      2010年12月我國貨幣政策首次由2008年11月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提出的“適度寬松”回歸為“穩(wěn)健”,目的在于通過貨幣信貸的合理投放穩(wěn)定物價。2011年, 中國無疑將面對由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所帶來的“輸入型”通脹壓力以及資產泡沫風險。因此,除及時調整貨幣政策外,中國應繼續(xù)加快優(yōu)化升級產業(yè)結構的步伐,將傳統(tǒng)產業(yè)技術升級與新興產業(yè)的發(fā)展相結合,通過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升級來降低能源消耗和減少一次能源消費,推動節(jié)能技術改造傳統(tǒng)產業(yè)以及節(jié)能環(huán)保產品的生產和推廣使用。此外,應繼續(xù)致力于新能源產業(yè)的技術升級和推廣應用以減少對于石化能源的依賴。
      完善建立石油戰(zhàn)略儲備以應對突發(fā)事件,防范石油供給風險,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國的原油進口依存度已多年超過50%,預計2010年達55%。面對油價的逐年增高和頻繁波動,加快石油戰(zhàn)略儲備體系建設刻不容緩。中國戰(zhàn)略石油儲備建設計劃分三期15年完成,一期項目主要集中于東部沿海城市,已經于2008年全面投用;二期基地建設已經于2009年全面展開;目前,三期工程正在規(guī)劃之中。此外,構建石油儲備體系還需要完善包括法律法規(guī)、營運管理機構設立、儲油來源、儲備資金來源等在內的一系列相關配套工作。
      由于各主要經濟體的貨幣及財政政策都處于調整期,主權債務危機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都有進一步蔓延和擴大的趨勢,國際原油價格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而出現(xiàn)與2010年相似的波動震蕩。這種頻繁波動也考驗著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的靈活性,2010年以來,中國共調整了4次成品油價格,其中包括3次上調和1次下調,成品油價格定價已經更加市場化,但仍然存在著滯后性,因此,應從調整幅度和調整周期方面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定價,使其更加準確地反映國際原油市場的價格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