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端商务模特预约经纪人_全国空降快餐联系附近快餐小姐_附近女生300米以内约会 _约茶滴滴app

AFDI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AFDI动态

日本考虑拟关停全部核电反应堆

      2011年5月6日,日本首相菅直人要求中部电力公司关停部分核电反应堆,以避免强震再次引发重大核电事故。5月10日,日本政府决定终止之前制定的“能源发展计划”,重新研究制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6月8日,日本官方表示,如果民众反对核电站运营,其国内54座核电反应堆可能在2012年4月前全部关停。6月14日,日本国内的民意调查表明,约75%的民众希望逐步淘汰核电。由于日本核电在全国电能供给中占比高达30-36%,如全部或者大部分关停,必将改变日本整个电能供给格局,其火电、绿色能源占比势必提升,这将改变其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日本经济发展模式也将产生重大调整。由此而带来的国际能源市场变化以及新一轮全球化趋势将引起各方面关注。
      一、背景
      日本国内核电供给形势。截至2011年1月,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65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日本拥有核电反应堆54座,仅列美国104座、法国58座之后居世界第三;核电占比约30-36%(福岛核电危机前),为亚洲第一;年消耗燃料铀7569吨,居世界第三。福岛核电危机爆发前,日本还有在建核电反应堆3座,另计划增建12座。核电?;?, 54座核电反应堆已经有35座停堆检修,仍在运行的仅剩下19座,核电运营率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
      根据当核电?;⒄剐问疲6鸭煨薜暮说绶从Χ讶匀幻挥兄匦缕舳氖奔浔?。此外,日本政府规定,核电反应堆检修结束后,必须获得经济产业省所属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批准后才能重启,并且还需要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按照检修计划,仍在运行的19座核电反应堆也将逐步关停待检,其最后日期为2012年4月9日。这就意味着,如果先前检修的核电反应堆没有获批重启,而地方政府也在民众的反对下不予支持,那么这些核电反应堆将面临着长期关停的局面,日本核电将全面停转。
      国际反核电态势。日本福岛核危机爆发后,德国反应最为强烈。3月12日,5个由社民党执政的联邦州向德国宪法法院递交了诉状,要求政府停止发展核电,柏林、汉堡等大中城市爆发游行示威活动,要求关闭核电站。迫于压力,德国总理默克尔于3月14日宣布,暂缓核电延期计划,并对所有17座核电站彻底检查。3月15日,德国政府宣布暂时关闭7座1980年之前建成使用的核电站。5月30日,默克尔宣布将在2021年关闭德国境内17座核电站。除了德国,欧洲瑞士联邦政府也已暂停5座核电站的更新换代计划,并决定暂停3座新核电站的安全审批程序,意大利则于6月12日至14日就“是否放弃发展核电”进行全民公投,95%的投票要求放弃核电发展计划。而与欧洲远隔大洋的南美国家委内瑞拉也宣布暂时停止发展核能计划。
      二、日本核电站全部关停后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直接影响
      国内电能供应短缺。由于日本国内对核电依存度较高,福岛核电?;?,立刻出现较大的电力供给缺口。根据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核电?;螅┑缌舅芟降陌ǜ5旱谝缓说缯驹谀诘?700万千瓦的发电设备停止运行,通过启动火力发电站并从其它公司调剂电力,东京电力公司才恢复到4000万千瓦的供电能力。而每年7-9月间为用电高峰,仅东京电力公司所负责区域用电量峰值就高达6000万千瓦。根据3·11地质(地震和海啸)及核电灾害?;叭毡镜暮说缯急仁荩绻?4座核电反应堆全部关停,日本正常状态下的电力缺口即达30-36%。如果实施分片分时的“计划停电”,则不稳定的供电状况会对高精尖企业,如需要24小时供电的半导体制造业造成重大影响。
      灾后重建受到制约。日本政府研究指出,电力短缺是灾后重建的最大担忧。家庭和企业普遍供电不足,部分电网瘫痪导致物流网效率下降。在核电危机初期,由于地震及电力短缺,日本粗钢产量已经下降20%,岩手县、宫城县和茨城县的钢铁厂甚至全部关闭,而钢材供给不足将直接影响灾后基础工程的重建。
      替代能源成本过高。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称,在核电反应堆全面停运后,为保证电力供给,将用火力发电取代核电。在这种情况下,2011和2012年的火力发电仅燃料成本将分别增加2.4万亿日元和3万亿日元,而整个火电系统的全部运营成本则更高。
      重振国内经济更加困难。国际投行高盛公司指出,日本电力供应缺口将持续数月,不利于日本经济复苏。如果电力供应恢复正常,GDP将会在第三季度出现2%的增长,如果电力短缺供应情况没有好转,日本的全年GDP将出现持续下滑。与此同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根据日本目前的电力供给及经济恢复状况,对其2011年GDP增长进行了预测,分别为负0.9%和负0.7%。
      实际上,在3·11地质及核电灾害发生前,日本经济已经陷入连续衰退二十年。在金融?;拇蚧飨?,其GDP在2007和2008年度分别出现负增长4%与3%。2009年后虽然出现正增长,但仍面临通缩局面,经济增速乏力。地质及核电灾害的发生则令其疲软的经济形势继续恶化。6月6日,日本综合研究所公布的一份估算报告显示,未来10年日本用于灾后重建的中央及地方政府支出将达14-18万亿日元,仅2011年度,国库就需多支出约9.1万亿日元。可以预见,在经济衰退、灾后重建的巨大压力下,如果日本核电反应堆全部关停,其经济运行环境将继续恶化,提振国内经济将更加困难。
      (二)间接影响
      国际产业链恢复受阻。由于日本在长期的全球产业链整合与布局中,以投资、合资、资本运作等方式对海外工厂、企业和经营渠道集中管理,并将所在国的部分工业、企业逐步整合到日本的经济网络,通过核心零部件及技术的供应,调控所在国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因此,当日本本土由于电力供给不足,核心零件供应无法得到保证时,整个国际产业链就无法正常运作。根据6月7日世界银行发布《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福岛核电?;⒌牡缌Σ蛔愫土悴考┯α炊狭训贾氯毡酒笠祷疃萑胪V?,尤其是对汽车产业产生的后继影响将持续至6月底,生产能力可能会减半。而以东南亚为中心,对日出口较多且高度依赖制造业的周边各国“受到影响较为显著”,特别是半导体和汽车等下游产业出现大范围的减产和停产现象,部分受影响国家的GDP增速会因此下降0.5个百分点。
      影响全球经济复苏。2010年,日本GDP增速为3%,总量达到5.47万亿美元,在全球排名虽降至第三,但是由于其在国际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庞大的工业产出,特别是与美国、欧盟及新兴经济体的密切技术合作和经贸关系,仍然对全球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当核电危机爆发,日本产业产出下降,经济下滑时,这种拉动力量就演化为拖累因素。6月7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回答美国就业市场和经济形势表现疲软的问题时就指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本所遭受地质及核电?;某林卮蚧鳎苯佑跋斓矫拦腿虻木迷龀?。他预计,如果2011年下半年全球油价趋稳以及日本产能回升,美国经济将实现较好增长。
      (三)后续影响
      1、日本国内
      日本国内能源供给格局即将改变,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占比将提升。如果日本部分或全部关停现有的54座核电反应堆,其留下的36%的电能缺口势必由传统火电和新能源弥补?;鹆?、风电、光伏发电、潮汐发电等在日本电力供给中的占比将大幅度提升。
      高耗能产业外迁压力骤升,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将加快步伐。日本的产业转移源自20世纪60年代。当时,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迅猛展开,日本抓住先机,大力发展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并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迁出本土,转向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东南亚地区,但仍保留了部分高端冶金、造船、化工产业。这些产业虽然能为日本带来大量丰厚利润,同时耗能也非常高。在核电反应堆逐步关停,电力供给长期吃紧的大背景下,这些产业的外迁压力骤升。同时,一些对技术周期反应敏感的IT产业也无法忍受供电不足的困扰,外迁意愿明显。6月13日,日本政府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核心机械订单环比下滑3.3%,为过去4个月来首次下滑,这表明日本企业在大地震后的资本支出意愿减弱。国际研究机构指出,在长期电力短缺的情况下,大量工业企业将离开日本以避免既定的商业发展计划受到影响,日本经济产业省必须对此有所警惕。
      2、国际方面
      直接增加化石能源的需求,导致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扬。关停部分或全部核电反应堆后,日本火电占比将迅速提升。由于日本本土矿藏贫瘠,发展火力所需要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全部需要从海外输入,因此将直接推高能源类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国际能源署(IEA)6月6日发布报告指出,日本福岛核电?;贫蚍段谔烊黄茉吹慕洗蠓⒄?,预计到2035年,天然气消费将增长50%,占全球能源消费份额由目前的21%提升至25%,接近石油消费市场27%的份额。IEA报告称,由于新兴国家大量使用天然气能源,天然气发展将迎来“黄金时期”。同时,在日本核电?;挠跋煜?,一些国家已经降低了核电建设规模,预计这一规模将最少减少10%,这将从另一个方面增加全球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从而推高后者的交易价格。
      国际产业格局将面临调整。日本一旦做出关停全部核电反应堆的决定,在商业利润的驱动下,其国内高耗能及IT产业外迁将会加速,直接带动东北亚甚至亚太地区的产业格局调整。韩国、中国大陆、东南亚甚至南美都可能成为接纳日本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一方面将加速上述地区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也将强化日本的全球产业布局和链条整合。
      考虑上述影响后,可以分析得出:
      第一,日本关停全部核电反应堆所面临的经济风险极大。它将加剧灾后重建的困难,增加经济恢复成本,将有碍日本经济在2011年和2012年的复苏进程,并对全球性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影响。
      第二,日本关停全部或大部分核电反应堆,将改变现有能源供给格局。这将引发新一轮产业调整及转移,导致其国内产业“空心化”,对日本社会经济结构及发展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在上述复合因素的作用下,国际能源市场、东北亚产业布局、全球产业链的再调整也将发生显著变化。
      三、几点思考
      一是日本无法承担短期内关停全部核电反应堆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压力,可能选择逐步关停的方式。日本经济产业省指出,关停全部核电反应堆后,需提升火电占比,增加高昂费用,将不可避免地将增加国民负担,因此强烈建议各方对完全关闭核电站持慎重态度。
      二是日本关停核电是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对世界各国不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日本选择关停部分核电反应堆是在3·11地质灾害及核电危机的背景下做出的。由于其国土面积狭小,缺乏战略纵深,核电事故一旦发生就难以控制,加之地质灾害有常态化的趋势,核电安全环境较其他国家更为恶劣。因此,在国内民众和国际压力下,选择关停检修核电反应堆。反观世界其他核电国家,地质安全条件远好于日本,所以在世界范围内,核电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在电力供给短缺的情况下,日本新一轮产业转移将可能以高耗能的冶金、机械制造业及IT等中高端产业为主,一改之前以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海外转移模式。
      四是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全球产业链的调整要做好准备。根据国际经验,产业转移的发生有规模大、接续性强、系统化突出等特点。它对全球产业链的再调整、全球经济贸易格局的再塑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应当把握时机,加快技术吸纳和创新,立足高端,在全球产业链整合的进程中逐步迈向核心领域,占据主动,为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目标提供动力。